虫虫吉他谱网 > 吉他资讯 > 吉他可不可以进入中小学课堂

吉他可不可以进入中小学课堂

如果要选一个乐器跟随一个孩子走过青少年或是青年时期,吉他显然是最佳选择之一。它帅气、明朗、简便,甚至还便宜,这样一个看起来很值得推荐的东西,却几乎一直是远离孩子们的视线的。在眼下的中学里,几乎没有它的痕迹。这是什么原因,很是困惑。

因为这个念头,我查了几个版本的中学音乐课本,有湘版的,江苏版的,人教版的,还翻了小学的音乐课本,都找不到一点点跟吉他有关的信息。显然,它被排除在了音乐课之外,大概属于音乐中的异类。

那么,是吉他缺乏经典作品么?显然不是,西班牙吉他的经典作品数不胜数。我曾经听到一个吉他高手,把一首老曲子弹出了交响乐的效果。是吉他不够严肃么?真有这样的想法未免可笑,即使说吉他是现代音乐的灵魂也不为过。有一个更牵强的原因是:古典音乐的经典都排不完,吉他估计还轮不上。至于孩子们是不是需要,是不在编书人的考虑范畴的:你们需要什么,由我们来决定。这是基本逻辑。

其实,更加具体的原因应该是来自那种中国式的想象力。正像鲁迅先生所说的,那是类似中国人对于女人短袖子的想象力。同样道理,对于很多人来说,好像因为一旦吉他进入校园,就等同于个性暴涨,等同于早恋,等同于叛逆,等于难以管教……这才是更真实的原因。在我们的教育习惯中,堵比起疏,更具有惯性。

如果我们的音乐课还仅仅是思想品德课的变相载体,那么,关于音乐中保守式的所谓严谨,必定总是显得山门庄严无法亲近。孩子们的声音基石,最终只能由坚硬的杂石垒砌。吉他的声音一旦遥远,大家对于流行音乐的态度就基本上会长期处在盲从阶段。

当然,这跟现代诗基本上进不了教材的道理一样。现代的“有度”,是很稳固的理由。当我们认真看待现在的音乐教材,它的编撰基础是来自很多成年人自身固有习惯下对于童趣的想象――这种想象本身是缺乏弹性的,因而,它也带着下意识的干预。它的经典作品观念变成了一种带着硬壳的固守,这很可怕。

从音乐的角度来看,吉他的存在其实关系着我们成长之后对于流行音乐的真正辨识能力,只有了解,才不至于恍惚。像维特根斯坦的那一句:懂得越多的人,越知道说谎很难。孩子们如果一直懂得很少,才会一直试图去品尝甚至贪恋音乐中的棉花糖味道。

从艺术的角度来看,如果连音乐都无法抵达孩子心智中软性的部分,那么更多的填充物,不可能由古典音乐来完成,而会是由噪音式的广场化音乐来占领。艺术如果在孩子的早期意识中,建立了完整的音效体系,那么关于未来的声音和色彩的想象,他们会在更加广阔的现实中寻找到可以自由降落的个体滑翔区域。

从成长的角度来看,我以为,没有吉他声的青春期是衰弱的惨淡的。我还觉得,因为吉他的音效会带着孩子快速进入和声思维的声音体系中,而这恰恰是对中国音乐单声部思维的一种有力补充。这样一种似乎是由繁入简的过程,对于孩子的听觉意识是十分有益的音色拓展。而且我们可以相信,孩子们在经历声音的东西方对比之后,最终会意识到中国音乐所具备简约中的留白的力量――那是无声处听到的惊雷。

 

上一篇:“2014爵士群音汇”跨世纪吉他之神来沪
下一篇:2014年世界杯闭幕式邀请吉他大师助演

最新吉他谱图片

热门吉他谱资讯

Copyright by 虫虫吉他谱网 © 2013-2014